2012年 5月4日,早晨7点多钟,农工党省疾控中心支部党员与省控中心慢性传染病防治所工作人员、南京大学医学院青年志愿者数十人便聚集在疾控中心门口,带着大大小小的礼物袋,开始了一天的麻风村健康服务行慰问活动。
我们的目的地是高邮市第二人民医院甘垛麻风康复区,以往人们将这里称为“麻风村”,实际它是一个麻风病人的住院部。如今的麻风村村民早已不是“麻风病人”了,只能称作“麻风残疾人”。因为经过治疗,他们不再是传染源。之所以还住“麻风村”,是因为无家可归或有家难归。
2个多小时的车程很快就到了,走进麻风村,首先映人眼帘的是10多排整齐的红砖平房,环顾四周,绿树环绕,空气清新,村落虽不大,但感觉很是怡人。看到我们进来,正在院子里的几位老人马上停止手上的活,一边友好地和我们打招呼,一边从头到脚打量着我们。这么多年来,他们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似乎每个来访的客人,都会引起他们莫大的欣喜。
我们一行人随着高邮市第二人民医院郭院长来到了会议室,这里早已坐着几位身有残疾的老人。他们相互帮衬着,准备着康复护理示范用具。听说有客人来,其他村民也纷纷从自己的屋里走出来,有人一瘸一拐,有人拄着拐杖,有人坐着轮椅,只要能起来的,几乎都来了。大家聚在一个不大的会议室里,欢迎我们的到来。
据郭院长介绍,高邮市第二人民医院甘垛麻风康复区自 1965年设立以来,承担全市(县)麻风病员收治任务,曾收治病员千余名,现有60多名无家可归的麻风病休养员生活在这里。他们年事已高,且都有Ⅱ级以上的麻风畸残,日常生活只能部分自理,甚至完全不能自理。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怀下,经过几代麻防工作者的艰辛努力,麻风病休养员们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2010年完成麻风村改造项目后,休养员的居所及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目前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让麻风残疾休养员这个特殊的群体享受到与社会残疾人的同等待遇而生活得更舒心。
来自南京大学医学院的青年志愿者们为这些不幸的老人们表演了专门排演的节目后,大家便迫不及待地拎着礼物,挨家挨户地走访“村民”了。走进村民的家,我们切身感受到麻风休养员因残疾而遭受的痛苦。他们有的没有下肢,只好爬行;有的十指全无,吃饭都必须用特制的工具;有的嘴角歪斜,口水止不住地往下流;还有的并发青光眼、白内障,眼睛红肿,甚至双目失明。看到这些严重残疾的老人,大家都久久不愿离去,问长问短,帮助整理房间,尽量为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农工党员刘德晔看见村子里83岁的陈国英老人,眼睛不好使,平时就靠听收音机解闷,可是最近收音机坏了,老人很郁闷。小刘耐心地安慰老人,并告诉老人,回南京就为老人买个新的收音机邮寄过来。老人开心极了,连连作揖不停地说:“谢谢”。
呆在屋里的老人,大多行动不便,大家纷纷将礼物送到老人手里,虽然仅仅是一些常用的夏季生活用品,但老人们都十分开心,不停的说:“真不知道怎么感谢了。谢谢,谢谢!”。大家心里都酸酸的,这些老人太需要帮助了,不仅是生活上,还有心理上,不仅仅是一次慰问,而是经常地得到关爱。
麻风康复病人畸残的正确护理,是麻风康复的关键一环。农工党员慢性传染病防治所张连华副所长,为大家现场示范了麻风足部溃疡的护理技术并详细讲解了各种情况下护理的要求,并解答疑问。大家认真地听,仔细地记,在场所有的人都希望尽快学会并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以便今后能有机会更好地为麻风残疾人服务。
一天的慰问活动很快就结束了,坐在回程的车上,脑海不断浮现那一排排红砖平房、一个个肢体残缺的老人。历史上麻风病人所遭受的歧视和非人待遇是难以想象的,为防传染,强迫隔离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措施。如今“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对于麻风,人类已不再是无能为力。随着时间的推移,麻风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忘记。但是那些曾经因为麻风而忍受着病痛和精神双重折磨的麻风残疾人仍然健在,请不要淡忘这些远离亲人和朋友的麻风残疾人。消除麻风歧视,关心弱势群体,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