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预防医学科学院)
  • IPV6

2010-11-11

发稿:

审稿:

来源: 中国疾控中心

自然灾害遇难者尸体处理常见问题解答

字体 :
分享到 :

摘自泛美世界卫生组织 http://www.paho.org/english/dd/ped/FAQcadavers.htm

公众关注的问题

1. 尸体会引起疾病流行吗?

自然灾害遇难者尸体一般不会引起疾病流行。因为遇难者多是死于外伤、溺水或火灾,他们遇难时一般未患有霍乱、伤寒、疟疾或鼠疫等传染病。

2. 对公众的健康有哪些影响?

由于公众一般没有接触或处理死尸,所以对公众的健康基本没有影响,但如果饮用了被死者粪便污染的水源,可能有患上腹泻性疾病的可能。常规的饮用水消毒足以预防水源性传染病。

3. 尸体会污染水源吗?

有可能会污染水源。尸体渗漏排出的粪便可能污染河流或其它水源,引起腹泻性疾病。

4. 用消毒剂或石灰粉对尸体进行喷雾消毒有效吗?

答案是无效,这样做不会加快尸体分解或降低患病风险。

工作人员关注的问题

5. 处理尸体的工作人员有患病风险吗?

对于此类工作人员(如营救人员、停尸房工作人员等)来说,存在感染结核、乙肝、丙肝、HIV及腹泻性疾病的可能,但风险很小,因为这些疾病的病原体在尸体内存活一般不会超过两天,可以通过穿戴橡胶靴、手套以及洗手等基本卫生行为降低患病风险。

6. 工作人员需要戴面罩吗?

尸体腐败的气味难闻,但在通风良好的空间/区域并不会影响健康,并且在卫生的场所也不必配戴面罩,然而使用面罩对工作人员来说可起到心理安慰的作用,但并不鼓励公众配戴面罩。

政府部门关注的问题

7. 遇难者遗体的收殓有多紧迫?

自然灾害发生后,第一要务并不是尸体的收殓,而是关注和照料幸存者。尸体不具有重大的公共卫生风险,但需尽早收殓、运走并进行身份确认。

8. 尸体的快速处置可采用集体掩埋吗?

不可以。在公共卫生场所不适于对遇难者尸体进行快速集体掩埋。未进行身份确认而草率处理尸体,其害处多于益处。大量尸体混合葬埋(深坑掩埋) 使死者的家庭和社区受到精神上伤害,并可能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如无法回收和确认死者身份)。

9. 政府应如何处置遇难者的遗体?

可采用冷藏、干冰或临时掩埋等方式收殓和保存遇难者的尸体。对所有遗体都要进行身份识别。对每具尸体都要拍照和记录描述性资料。遗体需要保存(如冷藏)或临时掩埋,以备将来可能法医鉴定之用。

10. 潜在的精神卫生问题是什么?

不论何种宗教和文化背景,遇难者亲属最大的愿望是辨认出他们的亲人。因此,所有遗体身份确认的努力都是有用的。传统的个体安葬和悼念仪式对于个人和社会精神创伤的愈合是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CDC疾控应急办供稿)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预防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