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预防医学科学院)
2010-11-11
发稿:
审稿:
来源: 卫生部
心理自救互救宣传手册三: 抗震救灾中居丧者的干预
打印
心理自救互救宣传手册三: 抗震救灾中居丧者的干预
本次地震使数万人丧生,对活着的亲人是难以接受的事实和重大打击。痛失亲人是人生的重大丧失,可能引起情绪、思维、行为等各方面的改变,也包括人际关系和社会功能方面的改变,有时还迁延成慢性状态,给个体及其家庭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早期的适当干预能帮助居丧者顺利渡过悲哀过程,早日适应新的生活。
居丧干预是心理治疗中比较有针对性的技术,系统的干预最好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一、对居丧者干预的目的
帮助他们渡过正常的悲哀反应过程;
使他们能正视痛苦;
表达对死者的感情;
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二、痛苦工作的概念
这里涉及到一个概念:“痛苦工作”(Grief work)。痛苦工作是当前危机干预理论最为重要的基础。1942年波士顿椰子园音乐厅大火烧死492人,Lindemann(1944)发现那些没有经历痛苦工作的居丧者,将出现严重的精神病理现象。
相关阅读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预防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