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5日是我国第27个“防治碘缺乏病日” 。为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对地方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实现国家《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18—2020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和《江苏省地方病血吸虫病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0年)》目标,进一步提高公众碘缺乏病防治知识与技能,加快推进健康江苏建设,江苏省政府血地防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省血地办”)组织全省各有关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第27个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系列宣传活动。2020年的主题是“众志成城抗疫情,科学补碘保健康”。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于“江苏疾控”微信平台、网站,于2020年5月12-16日开展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防治知识宣传并于5月14-16日开展微信平台碘缺乏病知识竞赛答题活动。各级卫生、盐业管理结合自身情况,针对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开展了系列宣传活动。
补碘益智,防控协作,全省持续保持消除碘缺乏危害状态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的一组疾病和危害的总称。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以痴呆、矮小、聋、哑、瘫痪为主要临床特征)和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以智力低下为主要临床特征),以及碘缺乏导致的流产、早产、死产、先天畸形等。缺碘对人体的损害程度与缺碘的严重程度、缺碘发生的时期、个体对缺碘的反应性三方面因素有关。碘缺乏病属于微营养素碘营养不良,是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重点防治、限期消除的三大微营养素营养不良疾病之一。
碘缺乏病是危害江苏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地方病之一。碘缺乏最大的危害是造成智力发育障碍。碘缺乏最明显的表现是地方性甲状腺肿,在普遍食用碘盐的前提下,地方性甲状腺肿目前我省已不多见。因胎儿和婴幼儿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上述阶段缺碘,将会引起人体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不足,从而造成不可逆的智力损伤,因此孕妇、哺乳妇女、婴幼儿等人群是特别容易缺碘的人群,应予以重点补碘。儿童青少年由于生长迅速,碘营养需求大,碘摄入不足也会导致其生长发育不良,也应予重点关注。缺碘引起机体生长发育尤其是大脑发育关键期的智力发育障碍,则会引起人体健康状况异常,人口素质下降,造成家庭和社会的损失。
江苏省除徐州市部分地区存在水源性高碘地区外,全省属轻度碘缺乏地区,呈现病区广、病情轻的特点。根据国务院发布的《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和省政府发布的《江苏省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实施办法》,全省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调,强化碘盐生产、供应和市场管理,强化部门分工职责,建立覆盖全省的碘盐监测、碘缺乏病病情监测及检测质控网络;重视并落实高碘地区供应未加碘食盐措施;加强碘缺乏病防治健康教育,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已经深入人心,人群自主食用碘盐防治碘缺乏病的意识有了显著提高。自1995年起在全省普遍实施全民食盐加碘,实施20余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省1999年实现了以省为单位达到国家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2006年全省13个设区市均以市为单位达到国家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2010年全省所有县(市、区)均达到可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目标,2019年底全省处于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状态。
分类指导,科学补碘,强化人群碘营养监测工作
为贯彻落实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补碘的碘缺乏危害防治策略,我省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碘含量》(GB26878-2011)选择的食用盐碘含量的平均水平(以碘元素计)为25mg/kg,允许碘含量的波动范围为18~33mg/kg,自2012年3月15日起实施。
根据近年来我省人群碘营养监测结果,从整体而言,江苏全省持续处于碘营养较为适宜的水平,极大地保证了人群个体脑发育和生长发育所需的碘营养需求,提高了居民健康素质,为推动地方病预防控制攻坚行动进展、促进社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依据新的水源性高碘地区判定国家标准,我省全面开展各乡镇街道、行政村的居民水碘含量调查,除徐州丰县、沛县两县全县和铜山、睢宁、邳州的15个乡镇于1997年、2001年两批次停供碘盐外,2018年12月,我省徐州市泉山、铜山、睢宁、邳州4个县(市、区)的9个镇(街道)停止供应碘盐。全省持续监测显示:我省绝大部分乡(镇、街道)水碘中位数低于10微克每升,我省绝大部分地区依旧处于外环境碘缺乏状态,全省仅极少部分镇(街道)水碘中位数超过100微克每升属于水源性高碘地区。我省高水碘地区局限分布于徐州市丰县、沛县两县镇(街道)和铜山区何桥镇、黄集镇、马坡镇、郑集镇、柳新镇、刘集镇、大彭镇、沿湖农场、泉山区桃园街道,睢宁县王集镇、双沟镇、金城街道、桃园镇、姚集镇、魏集镇、梁集镇、庆安镇,邳州市宿羊山镇、八义集镇、土山镇、碾庄镇、八路镇、议堂镇、占城镇等六县市区24个镇(街道),这些高水碘镇(街道)居民食用未加碘食盐。
任重道远,持续监测,保护人群健康
虽然我省碘缺乏病防控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近年来一些新老问题在新形势下显得更加突出,受居民对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工作存在诸多认识误区、碘盐市场内外夹击出现波动、未加碘食盐比以往更容易获得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部分地区县合格碘盐食用率出现波动,全省有部分县(市、区)孕妇尿碘中位数低于150微克每升(处于100-150微克每升之间),表明该地区特定人群存在碘营养不足,有发生碘缺乏导致严重后果(克汀病或亚克汀病)的隐患,需要特别关注。水源性高碘地区的存在也增加了盐业市场管理的难度,国家2020年3月发布的《碘缺乏地区和适碘地区的划分WST 669—2020》新标准也为防控策略的调整提出了新课题。
由于地球环境缺碘不会根本改变,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因此消除碘缺乏危害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继续保持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机制,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因地制宜,科学补碘,加强监测,强化健康教育,提高群众防病意识和防病技能,在协力抗击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努力在现有基础上扩大碘缺乏病防治成果,坚持执行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的综合措施,打好攻坚战,为实现健康中国目标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