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预防医学科学院)
  • IPV6

2023-12-15

发稿: 王欣

审稿: 王艳;单云峰

来源: 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所

科研赋能,护“心”健康

“音乐艺术促进心理健康”科研实践活动在上海顺利开展

字体 :
分享到 :

  2023年12月12日,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京脑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在上海顺利开展“音乐艺术促进心理健康”沉浸互动式科研实践活动。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所所长杨婕、南京脑科医院早期干预科主任王菲、南京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信息学院教授张锡哲等出席,江苏省疾控中心儿健所工作人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江苏省疾控中心儿健所联合南京脑科医院从上海、南京两地共招募120名青少年学生受试志愿者在活动现场同步开展科学研究。现场实时采集基于心理测量、可穿戴、微表情识别、生物反馈等设备的心理和生理数据,识别并分析青少年在活动中的主观感受和反应心理变化的客观生理指标,为后续开展研究分析,以及研发基于数据验证的、有益于心理健康促进的筛查与干预工具提供循证依据。此外,来自教育、医疗、心理健康、精神卫生、文化艺术、新闻传媒等多领域专家学者,国内多所知名高校、医疗卫生和科研机构,以及相关社会团体、公益组织约300人受邀参加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题为“一生的旋律”,这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极具创新性的科研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将音乐、视频等多种艺术形式融合后与全生命周期的各阶段相互呼应,唤醒参与者内心深处的感受,激发对生命不同阶段的体验和感悟,以更好理解、欣赏和尊重生命的整个过程。倡导大众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文化艺术促进全生命周期的心理健康。
  活动包含沉浸式艺术体验与互动式艺术体验两个环节。在沉浸式艺术体验环节,艺术家通过现场演奏、演唱等方式,结合相应的视频或画面,向观众展现代表六个不同生命阶段特点的艺术作品,通过文化艺术对心灵的抚慰作用,帮助参与者把内心深处的情感和体验释放出来,缓解心理压力、消除心理障碍、恢复身心健康,同时也帮助参与者体验伟大而平凡的生命旅程,感悟生命的壮丽和人生的意义,进而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探索的能力。在互动式艺术体验环节,艺术家通过邀请观众进行演唱与音乐协奏互动,深度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帮助参与者调适情绪、提升自我认知和自我表达能力,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锻炼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在这个环节中,参与者不仅仅是艺术的观赏者,更是艺术的创造者和体验者。本次活动受到参与者的广泛一致好评,新华社、人民网等多家媒体进行了现场采访报道。
  自2022年起,江苏省疾控中心儿健所与南京脑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合作,开展为期三年的“基于家校一体化信息平台”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监测和精准干预项目,现已完成第一、第二阶段调查,正在进行第三阶段现场工作,共对泰州市、宜兴市和射阳县1万余名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和任课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了学生的语音和面部表情信息作为辅助评价的客观依据,并通过线上计算机化认知行为疗法CBT和音乐疗法对可能存在心理亚健康问题的孩子进行了精准干预。本项目作为国家和省级的重点科研项目,致力于打造一个医防融合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疾病防治的典型案例。项目将预防、治疗与科研相结合,发挥高校、医院和疾控各自优势,三方联动将关注重点从患者关口前移至高危学生,将临床治疗手段进行了公共卫生运用。最终期望通过两学年的实践,开展心理筛查、科普宣教,搭建服务平台、举办学术交流,实现提升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其应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加强对重点人群关注的项目目标;探索行之有效的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的预防干预措施,形成有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和人群推广模式。          下一步,江苏省疾控中心儿健所将继续开展相关科研活动,促进多专业跨学科交叉融合,充分发挥公共卫生和脑科学研究优势,创新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领域的科普宣教、情绪疏导和心理干预方式,增强音乐疗愈等干预技术实施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高心理健康促进手段的文化性和实效性,总结实践经验,推广成熟模式,为未来推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探索创新实践之路。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所所长杨婕和南京脑科医院早期干预科主任王菲在活动现场
南京脑科医院早期干预科主任王菲在工作交流会上发言
工作人员为现场受试学生佩戴脑电监测仪
受试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佩戴生物反馈仪采集生理数据
活动现场
观众和艺术家进行演唱与音乐协奏互动
2022年江苏省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监测和精准干预项目启动仪式
江苏省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监测和精准干预项目核心内容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所工作人员合影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预防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