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5日,江苏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基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食品新污染物检测技术及应用(项目编号:20250391206003<省>)在省疾控中心举办。江苏省疾控中心纪委书记周永林,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化学室主任李敬光出席开幕式。江苏省疾控中心理化所所长吉文亮主持开幕式。全省各级疾控中心理化检验人员近150名学员参加会议。
周永林书记参加会议并讲话,他指出自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2023年六部委发布《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后,根据相关文件,研制检测方法、实施食品中新污染物监测并评估风险是理化检测人员的职责。为适应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面临的新形势与新要求,进一步提升我省各监测点实验室在新污染物检测方面的技术能力,特举办本次继续教育培训班。接着,他回顾了省疾控中心作为原国家卫计委授牌的首批“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参比实验室(有机污染物)”在食品中新污染物监测方面的工作,包括参与制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手册、主持起草检测方法国家标准等工作。近5年来省、市、县三级疾控中心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有机污染物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他说完整的新污染物检测流程涵盖样品采集、前处理、提取、富集以及分析检测等环节。由于新污染物含量低,需要富集浓缩,所以样品前处理尤为关键,直接影响后续分析的效率与准确性。最后他要求大家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交流、取长补短,确保学有所获、学以致用,提升我省各级疾控机构在新污染物检测方面的技术能力,更好地开展属地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服务地方食品安全监管,切实履行职能职责。共同推动我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水平全面提升。
本次培训班邀请了相关领域专家进行授课: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刘兆平老师讲授“食品理化检验中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几点思考”;化学室主任李敬光老师讲授“全氟烷基化合物的人群内外暴露和典型健康效应”;标准四室主任肖晶老师通报“食品安全检验方法标准相关工作进展”;浙江省疾控中心理化所专家吴平谷以“复杂基质中微量有机物分析样品前处理技术及在生物胺检测中的应用”为题进行了经验交流;东南大学许茜教授报告了“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测新方法研究探索”。培训班还邀请了省内设区市疾控系统4名专家进行了检测经验交流,分别是:南京市疾控中心刘祥萍报告“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复合线性离子阱质谱技术定量测定调味酱中蟾蜍色胺”;苏州市疾控中心张冬辉报告“氨基酸和全氟化合物在食品中检测方法建立和应用”;泰州市疾控中心杨华梅报告“食品检验与疾病预防的关联”;宿迁市疾控中心陈鹏报告“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江苏省中心理化所吉文亮、刘华良、朱峰、王溪和沈菲分别讲授了“食品中生物胺检测技术”、“食品中多环芳烃检测技术及应用”、“第六次中国总膳食丙烯酰胺暴露研究”、“食品中23种有机磷阻燃剂检测技术研究”和“食品中溴代阻燃剂检测技术及应用”等内容。
本次培训班用时2天半,学员普遍认为培训班师资安排合理,内容丰富,大家通过培训加深了对新污染物的了解,交流了食品中新污染物检测新技术的经验,了解了食品中新污染物研究的前沿热点和研究方法,为推动我省食品中新污染物风险监测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开班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