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重大部署,根据省委省政府“立足于满足江苏发展需要、关键时候支撑全国的定位”要求,坚持统筹规划、系统重塑、平战结合、全面提升的原则,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加快提升省疾控中心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确保走在全国前列。
一、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围绕重大疫情防控,以提升监测预警、检验检测、应急处置能力为重点,以现代生物技术、信息化平台为支撑,以建设能力一流、人才一流、科研一流、保障一流为目标,以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为驱动,全面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具体目标
1.完成“一个”工程建设。异地新建工程。
2.建设“两个”培训基地。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实训基地。
3.建好“三支”国家队伍。“国家急性传染病防控队”和“国家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队”,按国家队水平建设“省中毒应急队”。
4.打造“四个”科研创新平台。新发突发传染病应急处置平台、疫苗临床评价平台、环境因素与健康研究平台、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控制技术研究平台。
5.建设“五个”重点实验室。国家卫健委肠道病原微生物重点实验室、P3实验室、实验动物P3实验室、移动P3实验室、二噁英检测实验室。
二、发展现状
2000年10月,经省政府批准,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式成立,直属江苏省卫生健康委,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公益性正处级事业单位。中心核定编制695人,在职在编508人,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219人,研究生以上学历225人。目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省“333”工程等省部级人才20人次。“十三五”期间,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省部级课题11项,获得省部级奖项9项,发表论文1019篇,发布标准50项。连续2届荣获全国卫生应急技能竞赛团体成绩一等奖。先后参与处置“非典”疫情、甲型H1N1流感、H7N9禽流感、“5.12”汶川特大地震等多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次赴西非、南美洲等发展中国家执行埃博拉、寨卡等传染病疫情防控国际救援任务。圆满完成南京青奥会、杭州G20峰会、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大型活动卫生应急保障任务。2017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综合评价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规范化建设中排名全国第三。
三、重点任务
(一)强化监测预警能力
加强疾病监测,扩大新发突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食源性疾病、职业病、疫苗接种与不良反应等健康危害因素监测范围和监测病种,监测哨点覆盖面在现有基础上扩升50%。在监测分析能力方面,全面推广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现代生物新技术,强力提高病原体和健康危害因素甄别能力,缩短甄别时间。建设省传染病监测预警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平台,整合症候群、病原体和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数据,实现实时采集、智能分析、自动预警,进一步提升新发突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健康危害因素等监测预警能力。
(二)提高检验检测能力
聚焦有效应对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罕见病、重大食物、职业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强实验室建设和装备配置。加强研发已知疾病特异性和敏感性更高、检测时间更短的检验检测新技术,强化储备潜在病原体诊断新技术。跟踪国内外新型化学品研发和应用,做好新型化学品检测技术和标准品储备工作。每年新增病原体、化学毒性物质等各20种以上致病因子精准识别能力。到2025年,具备400种以上传染病病原体快速检测和900种以上化学品应急检测技术,检测水平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有力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检验检测需求。
(三)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建强“国家急性传染病防控队”和“国家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队”,按国家队水平建设“省中毒应急队”。强化“国家急性传染病防控队”硬件建设,重点更新车载生物安全二级检测设备、新建移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平台和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平台(帐篷式)、新购车载消杀平台;强化“国家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队”建设,重点更新车载CT、体检车、食品饮用水放射检测车;强化“省中毒应急队”建设,重点配备车载环境监测检测车、生物样本检测车、洗消车等。新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实训基地,加强应急队伍演练和培训,具备全面应对省内外各种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实现快速反应、高效处置,有力胜任国家下达的国际援助任务,提高国际影响力。
(四)提升科研支撑能力
围绕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防控,聚焦病原体检测、疫苗临床评价、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干预等领域,强化应用科研和成果转化。重点研究重大传染病病原体溯源与疾病流行规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决策支持和响应机制等领域,提高重大疫情防控精准度。利用国家卫生健康委肠道病原微生物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肠道病原微生物传染病的检测方法和防控策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点研究优化疫苗免疫规划策略和重大疾病防制策略措施,省卫生健康委疫苗临床研究中心创新平台和流行病学重点学科建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利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加大新发传染病诊断试剂、治疗药物和疫苗研发力度。开展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控制技术攻关,研究粉尘、毒物、噪声、生物因素和电离辐射等危害工程防护技术及个体防护用品性能。加强环境与健康重点专业建设,加大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危害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建立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及标准体系。到2025年,牵头立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10项、国家发明专利50项,发明专利转化率同比提高20%,制定国家卫生标准10项。各项科技成果指标位居全国省级疾控中心前列。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打造人才高地,分类建设疾病防控“战斗队”,发挥技术引领和指导作用。加大公共卫生领军人才培养力度,到2025年,任职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咨询委员会、国家卫生标准化委员会、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和爱国卫生专家委员会委员至少15人次,任职国际组织2人次,培养国务院特殊津贴和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省部级以上专家5人次,培养省“333”工程人才20人(其中二层次以上4人);加强在职学历教育,培养流行病学、疾病检验检测等相关专业博士10人;加强国际交流项目合作,承担国际交流合作项目5项,培养具有流行病学、生物统计、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信息分析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20人。按照“建制化、单元化、模块化”思路,组建重大传染病流调指导队伍5支、传染病检验检测队伍4支。
(六)加强内部综合管理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党员干部队伍管理,通过主题教育、业务培训、监督管理等途径,打造一支政治素质硬、工作执行力强、管理水平高、业务本领强,省内领先、全国一流的党员干部队伍,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凝聚发展合力。
完善运行管理体系。围绕全面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展目标,梳理评估、及时修订各项规章制度,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管理体系,制度化保障建成能力一流、人才一流、科研一流、保障一流的省疾控中心。
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健全党员干部选拔聘任、竞争上岗、考核评价机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突出工作实绩和思想品德综合考核。通过考核评价,及时选拔使用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干部,真正通过考核实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干部队伍建设。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促进中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提高政治站位、立足发展全局的高度,加强重大风险防范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全面加强意识行态、廉政建设、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学术道德、消防水电等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风险排查和整改,及时将各类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中心发展和各业务条线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