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预防医学科学院)
  • IPV6

2015-09-02

发稿: 王湘苏 审稿:李小宁

审稿:

来源: 健康教育所

夏秋季节谨防“蜱虫病”

字体 :
分享到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虫病,是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同时伴有全身不适、乏力和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血常规检查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及早治疗,疗效较好。蜱虫叮咬是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直接接触病人血液或血性分泌物也可感染。夏秋季节,人们外出垂钓、采摘、割草、狩猎时易被蜱虫叮咬,致使感染发病。

  有关蜱虫病的防治知识如下:

  1、预防蜱的叮咬

  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

  如需进入蜱类的栖息地区,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 — 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尽量穿浅色表面光滑的衣服;不要赤脚、穿凉鞋。

  野外活动,应经常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清除附着在身上的蜱;裸露的皮肤可以涂抹驱避剂(如避蚊胺等);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用杀虫剂(如氯菊酯、含避蚊胺的驱避剂等)浸泡或喷洒。

  2、蜱叮咬后,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颈部、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等部位。人被蜱叮咬吸血时多无痛感,一旦发现被蜱叮咬,不要用手生拉硬拽,可用镊子或树枝等物间接取出蜱,以免损伤皮肤。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使用无水酒精(或碘酒、碘伏)棉球浸润皮肤上附着的蜱,待其麻醉后取出,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

  3、如何早期发现

  被蜱虫叮咬或疫源地野外活动者,应保持警惕,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应当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进行血常规及相关检查。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预防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