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是由甲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家禽和野禽)传染病,最常见的禽流感病毒是甲5、甲9和甲7型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感染后可以表现为轻度的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或表现为较严重的全身性、出血性、败血性症状,死亡率较高。这种症状上的不同,主要是由禽流感的病毒型别决定的。通常甲5和甲7型禽流感称为高致病性禽流感。
2、 什么是高致病性禽流感?
根据禽流感致病性的不同,可以将禽流感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低致病性禽流感和无致病性禽流感。最近国内外由H5N1血清型或H7N7引起的禽流感称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危害巨大。
3、 禽流感病毒易感动物有哪些?
许多家禽、野禽、鸟类都对禽流感病毒敏感,可从体内分离出病毒。家禽中火鸡、鸡、鸭是自然条件下最常受感染的禽种。其他包括珍珠鸡、家鹅、鹌鹑、雉鸡、鸽、鹧鸪、鹦鹉、虎皮鹦鹉等,以及野禽和野生水禽,如鹅、燕鸥、野鸭、鹱、海岸鸟和海鸟等。
除海鸟和水禽外,还从以下多种鸟中分离到流感病毒:燕八哥、石鸡、麻雀、乌鸦、寒鸦、矶鹬、脊鸟令鸟、鸽、槛鸟、椋鸟、岩鹧鸪、燕子、苍鹭、加拿大鹅及番鸭等。据国外报道,已发现带流感病毒的鸟类达88种。鼠类不能自然感染流感病毒。
4、 高致病性禽流感怎样传染人?
人类直接接触受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病毒本身都会受到感染,接触飞沫及呼吸道分泌物也可能受到传染。
从理论上说,如果禽流感病毒与人类病毒重组,就有可能人传人,这种病毒就会成为人类病毒,好像流感病毒一样。但是禽流感对人类还是一种全新的病毒,传播到何种程度会变异,谁也无法预知。到目前为止,只发现经过家禽传染给人的这种病例,还没有发现一例人与人之间传染的禽流感。
5、 粪便是禽流感的主要传播途径吗?为什么?
病鸡粪便中的H5N1禽流感毒株会在空气中传播,并被风带走。很容易通过其粪便传播禽流感。养鸡者也有吸入病毒的危险。
6、 羽绒服羽绒被会不会感染禽流感病毒?
穿羽绒服、盖鸭绒被以及接触相关制品,是肯定不会传染禽流感的。因为羽绒制品通常经过消毒、高温等多个物理、化学环节处理,病毒存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7、 鸡翅振动会不会传播禽流感病毒?
鸡翅膀也有可能藏有禽流感病毒,因此养鸡人员需戴口罩和防护手套,以及穿防护工作服,早晚量体温,一旦发现有肌肉酸痛、发烧等感冒症状,就应立即就医,载运鸡只的交通工具也应全面消毒。
8、 病原的确认工作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做什么实验?
高致病性禽流感可通过检测可疑标本中禽流感病毒核酸来初步诊断,目前多采用real-time PCR,需时约5小时。病毒的分离及亚型鉴定一般至少需要3-5天。病毒的致病性必须通过人工静脉接种无特定病原鸡(SPF鸡)来最后确定。
9、 人患禽流感后会有哪些症状?
人类患上禽流感后,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早期症状与其它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泻、腹痛、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有些患者可见眼结膜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一些患者胸部X线还会显示单侧或双侧肺炎,少数患者伴胸腔积液。病人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应该及时就医。
大多数患者治愈后良好,且不留后遗症,但少数患者特别是年龄较大、治疗过迟的患者病情会迅速发展成进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肾衰竭、败血症休克等多种并发症而死亡。
10、 普通人应该如何预防禽流感?
加强体育锻炼,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避免与禽类接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少去空气不流通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注意个人卫生,远离家禽分泌物,避免与活的鸡、鸭、鹅等家禽和鸟类接触;如有空调设备,应经常清洗隔尘网;用正确的方法洗手;打喷嚏时掩住口鼻;保持室内家具的清洁,避免使用难以清洗的地毯。
11、 饲养家禽的人如何预防禽流感?
工作时戴口罩,穿工作服,减少人体直接接触家禽的机会,工作服要清洗、消毒。接触污物后要正确洗手,处理家禽粪便应戴手套。此外,发生疫情时,尽量减少与禽类的接触,接触禽类时应穿防护服。
12、 高致病性禽流感对普通市民有危害吗?
一般情况下,普通市民接触不到高致病性禽流感病禽,因为市场上销售的禽类和禽类制品是经过兽医卫生部门的检验和检疫,病禽和不合格禽类制品不会进入市场流通。所以说高致病性禽流感不能直接对普通市民构成威胁。另一方面,禽类和禽类制品都是经过水煮或烧烤等处理加工后供大家食用。在这样的加工处理过程中,病毒被完全破坏和灭活,不再具有感染性。
13、 如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禽有过接触应该怎么办?
首先不要恐慌,因为毕竟家禽将病传染给人的几率很低,在我国疫情发生地,卫生部门已经对与病禽密切接触的人员进行了医学检查和观察,尚未发现人员感染。但若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禽有过接触,如果出现感冒样症状,应当马上去医院就诊,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诊断与治疗。
14、 吃鸡鸭鹅肉会被传染吗?
禽肉煮熟煮透后,病毒传播的可能性较小。但如果病禽未经煮熟煮透食用,病毒很可能进入人体。病毒进入人体如果存活,会否通过消化道传入人体各组织中、病毒在人体是如何运作的,这些机理现在都还不清楚。在此情况下,只有对来自疫情暴发区的家禽采取封锁。
目前,我国检疫部门已采取紧急防范措施,正规市场的家禽基本可放心食用,关键是要煮熟煮透。如果食用未经检疫或来自疫情暴发区的家禽,则不排除染病风险。
15、 如何对禽流感病禽及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患禽流感的所有病死禽、被扑杀禽及其产品、排泄物以及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垫料、饲料和其他物品应当进行无害化处理。
无害化处理可以选择深埋、焚化、焚烧等方法,饲料、粪便也可以发酵处理。
深埋点应远离居民区、水源和交通要道,避开公众视野,清楚标示。坑的覆盖土层厚度应大于1.5米,坑底铺垫生石灰,覆盖土以前再撒一层生石灰。坑的位置和类型应有利于防洪。禽鸟尸体置于坑中后,浇油焚烧,然后用土覆盖,与周围持平。填土不要太实,以免尸腐产气造成气泡冒出和液体渗漏。饲料、污染物等置于坑中,喷洒消毒剂后掩埋。
疫区附近有大型焚尸炉的,可采用焚化的方法。处理的尸体和污染物量小的,可以挖1.5米深的坑,浇油焚烧。
饲料、粪便可在指定地点堆积,密封发酵。
专家提醒,以上处理应符合环保要求,所涉及到的运输、装卸等环节要避免洒漏,运输装卸工具要彻底消毒。
16、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潜伏期有多久?在潜伏期能传染吗?
禽流感的潜伏期从数小时到数天,最长可达21天。潜伏期的长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病毒的毒力、感染的数量、禽体的抵抗力、日龄大小和品种,饲养管理情况、营养状况、环境卫生及有否应急条件的影响,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潜伏期短,发病急剧,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在潜伏期内有传染的可能性。
17、 禽流感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禽流感的传播有病禽和健康禽直接接触和病毒污染物间接接触两种。禽流感病毒存在于病禽和感染禽的消化道、呼吸道和禽体脏器组织中。因此病毒可随眼、鼻、口腔分泌物及粪便排出体外,含禽病毒的分泌物、粪便、死禽尸体污染的任何物体,如饲料、饮水、鸡舍、空气、笼具、饲养管理用具,运输车辆、昆虫以及各种携带病毒的鸟类等均可机械性传播。健康禽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引起发病。
18、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流行特点是什么?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与普通流感病毒相似,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但在冬季和春季容易流行,因此禽流感病毒在低温条件下抵抗力较强。各种品种和不同日龄的禽类均可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急、传播快,其致死率可达100%。
19、 高致病性禽流感会经蛋传播吗?
高致病性禽流感在禽群之间的传播主要依靠水平传播,如空气、粪便、饲料和饮水等;而垂直传播的证据很少。但通过实验表明,实验感染鸡的蛋中含有流感病毒,因此不能完全排除垂直传播的可能性。不能用污染鸡群的种蛋作孵化用。
20、 禽流感与其他动物流感之间的关系及其传播方式?
禽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危及人和禽类的传染性疾病,其病原流感病毒属于RNA病毒的正黏病毒科,分A、B、C三个型。其中A型流感病毒多发于禽类,一些亚型也可感染其他动物及人类。B型和C型流感病毒则分别见于对海豹和猪的感染。
A型流感病毒可感染各种动物,包括人及猪、马、各种海洋哺乳动物及禽类。在水禽特别是在鸭、鹅体内存在着15种血凝素(HA)亚型,9种神经氨酸酶(NA)亚型的A型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可在水禽的消化道繁殖。
因此,在感染水禽的粪便中含有高浓度的病毒,并通过污染的水源,由粪便口的途径传播流感病毒。
21、 为什么高致病性禽流感多发生于冬春季节?
第一、流感病毒对温度比较敏感,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病毒存活时间缩短。另外,夏秋时节光照强度相对更高,阳光中的紫外线对病毒有很强的杀灭作用。
第二、夏秋时节禽舍通风强度远远高于冬春季,良好的通风可以大大减少鸡舍环境中病毒的数量,因此,病毒侵入到鸡体内的机会和数量就明显减少,感染几率下降。同时良好的通风也减少了不良气体对鸡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对维持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具有重要意义。
22、 禽流感有哪些常见症状?
禽流感的症状依感染禽类的品种、年龄、性别、并发感染程度、病毒毒力和环境因素等而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呼吸道、消化道、生殖系统或神经系统的异常。
常见症状有,病鸡精神沉郁,饲料消耗量减少,消瘦;母鸡 的就巢性增强,产蛋量下降;轻度直至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和大量流泪;头部和脸部水肿,神经紊乱和腹泻。
这些症状中的任何一种都可能单独或以不同的组合出现。有时疾病暴发很迅速,在没有明显症状时就已发现鸡死亡。
另外,禽流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很大,取决于禽类种别和毒株以及年龄、环境和并发感染等,通常情况为高发病率和低死亡率。在高致病力病毒感染时,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
禽流感潜伏期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其长短与病毒的致病性、感染病毒的剂量、感染途径和被感染禽的品种有关。
23、 如何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
对禽流感的预防必须采用综合性预防措施。养殖场远离居民区、集贸市场、交通要道以及其他动物生产场所和相关设施等;不从疫区引进种蛋和种禽;对过往车辆以及场区周围的环境,孵化厅,孵化器,鸡舍笼具,工作人员的衣帽和鞋等进行严格的消毒;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杜绝鸟类与家禽的接触;在养殖场中应专门设置供给工作人员出入的通道,对工作人员及其常规防护物品应进行可靠的清洗及消毒;严禁一切外来人员进入或参观动物养殖场区。在受高致病力流感威胁的地区应在当地兽医卫生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进行疫苗的免疫接种,定期进行血清学监测以保证疫苗的免疫预防效果确实可靠。
24、 是否有疫苗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
我国已经成功研制出预防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疫苗。非疫区的养殖场应该及时接种疫苗从而达到防止禽流感发生的目的。
25、 农民自家小规模饲养的鸡、鸭如何预防禽流感?
应注意禽舍的清洁卫生,自觉接受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测。如果在禽流感受威胁区内,应给鸡、鸭注射有效的疫苗。一旦发现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应立即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并对疫点采取封锁隔离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26、 鸡鸭鹅与猪混养,会不会导致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
家禽不应与猪一起混养,因为家禽的流感病毒可以感染给猪,而人的流感病毒也能传染给猪。由于流感病毒具有8个不同的核酸片段,当这两种不同的病毒粒子共同感染一个细胞时,其核酸片段会发生重新组合与排列而产生新型流感病毒粒子,这种新型流感病毒粒子对人类常能形成大的流行,而造成很大的危害。
27、 高致病性禽流感推荐免疫方案是什么?
一旦疫情发生,必须对疫区周围5公里范围内的所有易感禽类实施疫苗紧急免疫接种,同时,在疫区周围应建立免疫隔离带。疫苗接种只用于尚未感染高致病禽流感病毒的健康鸡群。紧急免疫接种时,必须在兽医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28、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禽禽舍、污染物及其环境应如何消毒?
流感病毒可以随感染发病禽的粪便和鼻腔分泌物排出而污染禽舍、笼具、垫料等。流感病毒对消毒剂及热比较敏感。对污染的禽舍进行消毒时,必须先用去污剂清洗以除去污物,再用次氯酸纳溶液消毒,最后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铁制笼具也可采用火焰消毒。由于粪便中含病毒量很高,因此在处理时要特别注意。粪便和垫料应通过掩埋方法来进行处理,对处理粪便和垫料所使用的工具要用火碱水或其它消毒剂浸泡消毒。
29、 哪些消毒剂能有效杀灭禽流感病毒?如何使用?
禽流感病毒在外界环境中存活能力较差,只要消毒措施得当,养禽生产实践中常用的消毒剂,如醛类、含氯消毒剂、酚类、氧化剂、碱类等均能杀死环境中的病毒。场舍环境采用下列消毒剂消毒效果比较好:
(1)醛类消毒剂有甲醛、聚甲醛等,其中以甲醛的熏蒸消毒最为常用。密闭的圈舍可按每立方米7-21克高锰酸钾加入14-42毫升福尔马林进行熏蒸消毒。熏蒸消毒时,室温一般不应低于15℃,相对湿度应为60%-80%,可先在容器中加入高锰酸钾后再加入福尔马林溶液,密闭门窗7小时以上便可达到消毒目的,然后敞开门窗通风换气、消除残余的气味。
(2)含氯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取决于有效氯的含量,含量越高,消毒能力越强,包括无机含氯和有机含氯消毒剂。可用5%漂白粉溶液喷洒于动物圈舍、笼架、饲槽及车辆等进行消毒。次氯酸杀毒迅速且无残留物和气味,因此常用于食品厂、肉联厂设备和工作台面等物品的消毒。
(3)碱类制剂主要有氢氧化钠等,消毒用的氢氧化钠制剂大部分是含有94%氢氧化钠的粗制碱液,使用时常加热配成1%-2%的水溶液,用于消毒被病毒污染的鸡舍地面、墙壁、运动场和污物等,也用于屠宰场、食品厂等地面以及运输车辆等物品的消毒。喷洒6-12小时候用清水冲洗干净。
30、 为什么要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点周围半径3公里范围内所有家禽扑杀?
我国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点周围半径3公里范围划为疫区,因为,疫点周围半径3公里范围内的禽是最易受到感染的,为了保证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能够得到完全彻底扑灭,将疫点及其周围3公里的家禽全部扑杀是完全必要的。这将有利于控制病禽及其粪便、污水等污染源造成的病原传播。这是控制烈性传染病的最有效的做法,也是国际通行做法。
31、 为什么要将扑杀的家禽进行无害化处理?
因为被扑杀的家禽体内可能含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如果不将这些病原根除,让病禽扩散流入市场,势必造成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传播扩散,同时可能危害消费者的健康。为了保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使疫病得到有效控制,必须对扑杀的家禽做焚烧深埋后的无害化处理。
32、 为什么要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疫区进行封锁?
尽快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疫区进行隔离封锁,可以阻止高致病性流感病毒从疫区向非疫区传播,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大,减少因高致病性禽流感所带来的重大经济损失和国际影响。
33、 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时,为什么要追踪疫源?
因为及时彻底地消灭疫源是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关键。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应及时上报疫情,尽快找到疫源点,就能在较短时间内对疫点进行封锁,对家禽进行扑杀,可有效防止禽流感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34、 解除封锁的时间是如何规定的?
禽流感的最长潜伏期为21天,在潜伏期内的任何时间,都有可能出现新的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只有在一个潜伏期以上的时间内没有新的感染个例,才能证明在被封锁的区域已没有禽流感病毒存在,解除封锁后才能保证该区不会有新的高致病性流感疫情暴发,达到疫病扑灭的目的。因此,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疫区的封锁在扑杀了最后一只家禽后经过至少一个潜伏期以上的时间才能解除。
35、 扑灭一次爆发疫情的标准是什么?
扑灭一次爆发疫情的标准是:对爆发疫情的地区的最后病例采取扑杀措施和彻底消毒后,至少21天无新的禽流感病例出现,表明该地区的爆发疫情已被扑灭。
36、 如何以科学的态度应对高致病性禽流感?
人们对禽流感的研究历史悠久,第一次禽流感发现于1878年。全世界已经历了十二次大流行,近几年在亚洲地区发生的频率较高。此次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并非是由一种新病毒引起的传染病,H5N1和H7N7高致病性禽流感在其它国家及地区近年来曾有发生的报道。经过多年的科学研究,已经有了控制禽流感的有效方法。流行病学调查证明禽流感为水平传播,切断它的传播途径,就可控制该病的流行蔓延。该病毒对高温比较敏感,60-70℃2分钟到10分钟就可将其灭活。市场上销售的经过煮熟的禽肉、蛋、及其禽类制品可放心食用。不必造成恐慌。
37、 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地区,农户应该如何配合政府做好工作?
高致病性禽流感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定为A类传染病,我国规定为一类动物传染病。一旦发生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根据我国的动物防疫的有关法规对疑似病禽实行隔离、封锁,并进一步确诊。当确认为高致病性禽流感后,要立即封锁疫区,对病禽进行扑杀,环境进行彻底消毒,目的在于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在政府采取措施的同时,农户应该积极地配合,虽然会给农户造成一定的损失,但应以大局为重,防止疫情的蔓延和扩散。同时,各级人民政府一定要把政府发放的补偿资金落实到每个农户手中。
38、 农业部公布的预防和扑灭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措施是什么?
在国家制定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中,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预防、控制、扑灭等都制定了严格的措施和程序。包括:疫情报告、疫情诊断、疫点疫区的隔离封锁、扑杀、消毒、紧急免疫接种、紧急应急体系、经费的来源和保证等。一旦发生疫情,国家启动紧急应急系统,疫情将很快得到控制和消灭。
39、 发生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后养殖户可以自行处理吗?
不可以。国家已有明确规定,对疫点所有禽及禽类产品必须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下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所有可能受到污染的物品也必须进行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另外疫区的封锁、环境消毒控制、疫情的确认都只能由当地政府及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养殖户随意宰杀,如果对血液、废物和污染的水不进行处理或处理不当将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病原传播扩散。
40、 禽流感和鸡瘟有什么区别?
鸡瘟,也叫鸡新城疫,是由鸡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以下痢、呼吸困难和出现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各日龄鸡均易感染。此病一旦发生,如不及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会导致全群或全片死亡。近期非典型病例和超强毒株感染逐年增多,是危害养鸡业的重点疫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