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深入开展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工作启动以来,泰州市对照上级通知要求及时制定实施方案,重核查、强宣传、勤督促,稳步推进治理工作走深走实。
一、明确范围,核查确认。始终瞄准专项治理范围组织核查确认,做到不搞扩大、力争不漏一家。对照上级推送企业基础台账,发动市(区)组织排查、完善信息,将存在粉尘、化学毒物、噪声危害因素浓(强)度超标岗位且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的工业企业确定为治理对象。各市(区)结合实际,发动疾控机构、监督机构、乡镇(街道)监督协管人员等组成临时排查队伍,分片分区进行核查;少数市(区)组织服务本地区的第三方技术机构提供部分企业基础信息,部分市(区)商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等部门联动获取企业信息。4个市(区)在2022年底前全面完成首批推送企业基础台账核查。
二、多措并举,宣传动员。专题线上解读治理方案,组织各市(区)及疾控机构参加相关电视电话培训会议。各市(区)打好宣传动员组合拳,通过印发资料手册、短信电话提醒、集中会议座谈、线上工作群组等方式,抓住《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日常监督巡查、职业病防治监测项目等契机,切实宣贯专项治理工作目标、步骤安排、工作要求,力争推动企业拧紧思想之弦、强化责任意识、减小治理阻力。
三、加大帮扶,分类指导。各市(区)加强治理企业的督促指导,结合实际实施技术指导、治理帮扶。对治理积极、成效显著的企业,鼓励持续改进提高,优先指导其完成治理系统信息确认和填报;对治理不到位的企业,坚持“告知”“再告知”“集体约谈”三步工作法提高企业的治理决心,必要时采取随机抽查、专项检查、联合督查等方式,以检查促治理;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技术支撑,深入分析治理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依托疾控机构等职业卫生技术力量,协助企业查找产生超标问题的根源,找出最优解决方案,制定最佳治理方案,形成闭环管理;部分市(区)制定《专项治理后仍有超标项企业自评估报告包含要素模板》,向管理问效,督促劳动者规范佩戴合格个体防护用品、合理减少作业时间、加强工作场所日常管理,完成综合效果的自我评价,切实指导帮助企业完成治理工作。
截至2023年11月底,全市已在专项治理系统中动态归集企业档案4234条,纳入治理企业2952家,完成县级专项治理效果确认73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