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苏州市坚持以劳动者健康为中心,在省卫生健康委大力指导下,高度重视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机构管理,充分认识其在职业健康事业发展中战略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强化体系建设,多措并举有力推进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机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责”字当头,强化体制机制建设
一是注重规划引领。市政府出台《“十四五”职业病防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等系列文件,对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职责分工进行细化明确,协调解决职业健康领域问题。二是健全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多元化常态化职业病防治经费投入机制,苏州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职业病伤害干预项目专项资金,用于储备化学中毒特效解毒药品,提升化学中毒救治及职业病诊断能力等。三是优化资源配置。根据《规划》,苏州依托优质医疗资源规划建设5家县级职业病防治院,目前5家均已完成挂牌;新增1家公立三级甲等医院加入职业病诊断机构行列,空间布局更加合理。
二、“技”字为基,规范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强化技术支撑。组建市级职业病诊断治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放射卫生检测与评价4个质量控制中心,组建苏州市职业健康专家库,成功创建3家省级职业卫生重点实验室,依托放射卫生实验室,以第一单位牵头完成国标GBZ 166-2024《职业性皮肤放射性污染个人监测标准修订》和江苏省地方标准《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规范 第4部分:人体体表放射性核素污染监测与去污》,苏州另有3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单位。二是促进疾控机构能力提升。印发《关于进一步开展全市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提质合规行动的通知》,明确要求全市各级疾控机构对标找差,整改落实。三是加大质控力度。通过省、市联动,实现全市职业健康服务机构年度质量控制全覆盖及同质化管理,做到问题清单有闭环、难点问题有突破、共性问题集中整、整改不力严肃查。四是加强队伍建设。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工作坊、模拟演练、培训班等方式,持续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如邀请国家级和省级专家来苏州指导,引进上海市肺科医院专家团队;赴湖北、上海等地学习考察学习先进经验;选派优秀骨干人才赴中国疾控中心挂职锻炼,参加江苏省职业卫生防治人才培训班等。
三、“合”字为要,不断激发内生动力
一是统筹协调健全联动机制。分工合作,建立健全监测监督信息共享及工作联动机制。质控机构与监督机构质量控制结果共享互通,通过延伸检查发现外地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隐蔽性极强的“出租、出借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等违法违规行为。2023年共查处职业健康服务机构案件9件,行政处罚金额9.7万元。二是扬长补短形成工作合力。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在职业病防治方面各有专长,通过深度工作融合,临床诊断与现场调查能力很好地实现了互补。试点推动构建以市级职业病防治院为龙头的区域职业病防治专科联盟。三是深化内涵促进长效发展。鼓励各类机构建立紧密协助关系,激发内生动力,以质量与服务赢得市场和口碑,强化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健康及可持续发展。探索医防融合新模式,拓展和延伸服务内容,在企业设立惠企公共卫生工作站,提供职业健康、心理健康等一体化综合服务。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贯彻落实国家、省职业健康工作部署安排,对照全市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机构能力提升“攻坚”计划,认真抓好整改提高,确保高质量完成职业病防治机构提质合规行动和《规划》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