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压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提高职业卫生监督效能,切实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2023年8月起,镇江市卫生监督所新区分所开展职业卫生分类监督执法试点工作。
此次试点工作,在辖区内依法登记注册且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本底中,重点选取了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等385家企业作为试点单位。根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和职业卫生管理状况分级结果,依托“江苏省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评估系统”自动进行综合评估,将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类别分为甲类、乙类、丙类,其中甲类风险最低,丙类最高。截止目前,镇江新区已申报企业101家,审核通过92家,其中甲类24家,乙类60家,丙类8家。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镇江市卫生监督所新区分所多措并举,积极推进分类试点工作落实落地。一是严格梳理本底。结合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系统和实际掌握的职业病危害用人单位本底情况,实地走访巡查,认真核实和梳理辖区内职业病危害用人单位,精准掌握用人单位实际情况。二是精心组织培训。依据本地区实际,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组织辖区内企业生产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人员开展多轮次针对性业务培训,督促用人单位规范完成定期检测与现状评价、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等各项职业卫生工作,为后续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分级工作夯实基础。三是分类监督执法。结合2023年镇江市职业卫生双随机监督抽查工作,对已完成申报的部分企业,按照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类别开展差异化监督执法。对丙类用人单位,有针对性提高抽查比例频次,实施全覆盖现场检查;对乙类用人单位,按常规比例频次开展抽查,抽取上限为10%;对甲类用人单位,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采取非现场检查方式,探索包容审慎监督和柔性执法,努力优化职业卫生行业营商环境。
开展分级分类监督,是实施精准化、差异化监督执法的基础。下一步,新区分所将继续推动分类试点工作扩大开展,并按照综合风险类别进行差异化监督。同时,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检相结合,实现“丙类单位严格监督,乙类单位常规抽查,甲类单位无事不扰”。在提高监督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同时,着力提升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意识和水平,为广大劳动者健康权益保驾护航。